Austal USA引进AML3D新型3D打印机,提升海军制造能力与部署效率
2025年7月23日,美国国防承包商Austal USA已从澳大利亚的AML3D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约120万澳元(约合564万人民币)的金属3D打印机ARCEMY Small Ed......
2025年7月23日,美国国防承包商Austal USA已从澳大利亚的AML3D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约120万澳元(约合564万人民币)的金属3D打印机ARCEMY Small Ed......
2025年7月21日,深圳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关于形状适形电池的随形3D打印技术的全面综述,强调了在柔性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和紧凑型嵌入式系统中革新储能技术的潜力。相关论文......
3D3D18(E18)(GelMA)3D neuMatrix3D neuMatrixE18/(MCAO/R)大鼠模型的存活状态、功能特征及转录组特性。这些发现证实了3D neuMatrix内多尺度神经......
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的迅速发展,跨时代的创新驱动力正猛烈冲击着汽车制造业的传统边界。轻量化、极速迭代、性能突破的实现,成为各汽车厂家制胜未来的关键能力。当前,金属3D打印技术已从实验室的"......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长久以来,新材料的研发基本是沿用尝试法(Trial and Error)的模式,经过反复的实验摸索,才能探索到一种新的或更好的成分与制备工艺,研发及市场化进程长期受......
2025年7月18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PFL)和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光固化技术,能够通过体积增材制造 (VAM)技术生产复合材料,克服了这一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局限性......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俗称“3D 打印”)是具有颠覆性的先进制造技术,它以三维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式制造出实......
2025年7月,根据Additive Manufacturing Research(AM Research)的最新数据,全球3D打印市场在2025年第一季度达到了35.8亿美元,同比增......
增材制造从三维模型出发实现零件的直接近净成形制造。相比传统的减材制造,增材制造将多维制造变成简单的由下而上的二维叠加,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复杂程度。航空装备领域目前涉及的增材制造主要是金属材料增材制造,......
4D打印技术是在3D打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兴技术,通过结合智能材料与外部刺激,使打印出的物体能够在时间维度上实现形状、性能和功能的动态变化,展现出自我组装、自我适应和自我修复等独特能力。近日,来......
导读:现在是否可以3D打印黄金铂金等首饰了。从技术上看,已经没问题了;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存在贵金属粉成本高,一克就好几百元,一小缸粉末就几百万,打印操作过程中容易有粉末浪费回收不干净......
自然界中,硬材料和软材料常常被巧妙组合,形成既坚固又柔韧的复杂结构,这也是科学家试图用3D打印技术仿生的方向。然而,目前多材料3D打印还面临不少难题,比如打印速度慢、材料性能不稳定、硬软......
智能水凝胶传感器能对多种外部刺激响应,在生物医学诊断、环境监测和可穿戴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中热响应水凝胶因独特性能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开发兼具人体温度响应、粘附适应性和透明度可调的可......
从物质层面看器官的核心组分是细胞及贯穿于其中的微纳结构(通常称之为ECM,细胞外基质)。ECM是一个尺度在数个微米到几百纳米的复杂三维网络,作为骨架与细胞协同,行使并发挥出器官的功能。一......
2025年6月17日,美国船级社(ABS)正在海事领域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行业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ABS积极开发新的认证框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推动开创性项目,......
一台家用3D打印机、几元钱的耗材,让上千元的潮玩神话跌落凡间。△正在3D打印的LABUBU,头顶还没有打完 二手市场价格上千元,欧美消费者甘愿提价抢购,甚至被明星捧为社交货币——泡泡玛特旗下IP......
导读:过去十年来,关于稀土危机的警告声不绝于耳。如今随着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这场被预言无数次的危机终于成为现实。在这个关键时刻,3D打印技术或许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帮助缓解稀土供应短......
2025年6月6日,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南昆士兰大学(UniSQ)、墨尔本大学、舍布鲁克大学以及昆士兰州交通与公路部的研究人员最近在《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来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论文题目激光金属增材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论文作者杨伟东,高黄平,赵雨濛,王媛媛,朱东彬(通讯作者)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刚性电子器件正逐步被更轻便、可变形、功能可重构的新型柔性器件所取代,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健康监测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作为柔性电子的核心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