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独角兽纷纷倒下,大模型 To B 应用却越来越好(一篇读懂)

来源:技术领导力

前些日子,谷歌收购了 Character.AI;更早一点,微软收购了 Inflection、亚马逊收购了 Adept…那些曾风头无两的 AI 独角兽公司,仿佛一夜之间光环不再,难以为继,卖身巨头成了他们最终的归宿。国内的情况也同样不乐观,不少被一度看到好的 AI 创业公司纷纷倒下。然而,K 哥却发现,那些深耕垂直赛道、做 To B 大模型场景应用的公司,却逐渐跑通了商业闭环,发展越来越顺利。K 哥有幸访谈了小择智能创始人李国山,通过和他的深入交谈,对这个赛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有了不少新启发。相关内容,今天分享给大家。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行业 Know-how

K 哥和国山是多年的旧相识,对他在企业数字化建设领域坚持深耕 10 多年的这份执着非常钦佩。在让国山谈谈对这一领域的理解时。技术出身的他,说出了一个不那么“站”技术的观点:他认为做好企业 IT 服务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洞见。国山先是回顾了我们这一代 IT 人,在 ERP 领域国产替代那波浪潮中的状态。那时候由于国内相关业务尚未完全成型,所以当时大家不仅要照搬国外 ERP 的系统本身,还要去学人家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治理决策这些更深层的“Know-how”。在国山看来,当前的状态和当初那个时候有很多相似之处。

根据国山的观察,无论是 ChatGPT 爆火后引发社会关注,还是今年元旦后国内外 AI 应用项目的大规模落地,都充分证明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 新生产力范式已经出现,而这也必将带来了一场效率革命。但和当初的 ERP 替代一样,如今国内的企业 IT 服务领域,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答案,大家都在新浪潮中摸着石头过河。更为关键的是,当前国内企业的发展节奏,要比国外快得多,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更迫切“死磕”Know-how。要能深刻洞察社会变革的演进趋势,在做好技术迭代、工程控制这些“本分”的同时,研究并掌握新的行业治理、经营管理等层面的变革。国山举了电商的例子,他认为如果从事企业服务,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几年的电商、移动互联网思维时代,就会很容易感到事倍功半。相反,如果能紧跟 AI 2.0 时代的趋势,围绕着生成式 AI 来打造和升级产品,服务于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就能更容易获得产业的认同。

Know-how 重于技术,技术要服务于业务。这是国山结合自己多年企业服务经验,并通过长时间观察思考,得出来的结论。作为技术老兵和创始者,他认为,企业服务不能单纯追求技术本身,而是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技术和业务,也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对立面,而是要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技术真正解决问题,实现价值最大化。相反,如果不以服务业务为目标,无论技术多先进,都很难真正渗透到社会中去,其价值和影响力都会大打折扣。

因此,国山也呼吁技术人员要不断刷新思维,提高业务敏感度,从根本上正确处理技术和业务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希望大家能认识到在新的时代下,掌握行业 Know-how 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只懂技术已不足以找到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从长远来看,具备行业 Know-how,才能更有竞争力,也才能为自己创造持续研究技术的现实环境和物质条件。

从“工程师”到“业务操盘手”的华丽转身

做工程师和做管理者的差距有多大?一位好的工程师,就如同拉着马车前行的 8 匹大马中的“头马”,能力最强。而管理者则像车夫,他的视角和头马是完全不同,不仅要关注速度,还要考虑平衡、方向等一系列因素。李国山这位资深工程师,又是如何转变角色,成为驾驭全局的“业务操盘手”的呢?

据国山介绍,之所以有这个跨越,一方面和他上学时就有的“技术改变生活”的梦想志向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把他赶鸭子上架,“逼”上了管理岗位。那是他的上一家公司,当时的李国山负责技术和产品平台的运维工作。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公司的核心团队只剩下他一人能坚守岗位。没有别的选择,此时的国山只能挺身而出挑大梁,担负起了公司的全面管理工作。

起初,临危受命的李国山认为自己不过是顶几天班,但几天后他就意识到,这样的想法对公司对团队来说,是不负责任的,并随即改变了想法,“既然背后没人,我要是仅仅顶班,工作结果会大打折扣,不如转变心态,认真负责到底。”回顾那段经历,李国山深有感悟。他认为,当一个人被推到一个位置时,你只有舍命狂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做最好的自己。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挑战,更是对心态和意志的考验。尤其是面对新的领域,就像是用快 N 倍的速度在生活,一切都高度浓缩,激动、沮丧、开心、失望都囊括其中。

这段经历带给国山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懂得了用结构化的思维方法,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小块,逐一攻克。而且他还认识到,拆解问题的过程不能仅凭个人摸索,更需要借鉴过来人的经验。这一思维方式,不仅提高了国山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加速了他在管理岗位上的成熟和成长。正如他所言,“跳到水里边喝了几口水,然后教练再告诉我怎么样去切分这件事情,怎么样划水,怎么样伸展胳膊,怎么样放松去干,那我还真的慢慢的就能摸到里边的关键。”有了这层认知,国山从“工程师”到“业务操盘手”的转变,也就此迈入了正轨。

被低估的赛道:大模型 To B 应用

在这一轮 AI 浪潮中,似乎整个业界关注的焦点都是基础大模型、AI 的 C 端应用场景。一时间能写诗会画画这样的“才艺”,让大模型抢尽风头。但作为资深 IT、以及多年的企业管理工作者,K 哥反倒认为,AI 大模型最不应该干的事情就是写诗画画,真正属于他们的应用场景应该是在 To B 端,借助 AI 提质增效、业务模型创新。大模型应该作诗还是应该做事?在这方面,国山的观点和 K 哥非常一致。他也坚信大模型 To B 大有可为,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并大力践行,躬身入局,一手创办了小择智能。

李国山的创业之路始于 2022 年年终。那时他和团队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准备开启新的业务。凭借在企业服务的丰富经验,他们把目光放在了数据分析、BI、深度智能等方向上。在探索的过程中,李国山注意到了生成式 AI 的震撼力和惊人潜力,并敏锐地发现,这一新技术生成式 AI 的能力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固定格式、程式流程规范之外的能力,它更像是一个能理解和创造的“人”,因此具备了强大的 “预测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对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至关重要。

关于 AI“惊人”的理解力,国山举了一个自己身上的小例子。他平时有随手记灵感、写大纲的习惯。往往是有了想法,随手写几个字或一句话备忘,其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度都是远远不够的。有一次,国山试着直接把这些“零散”的备忘信息,丢给了 AI,没想到 AI 竟然 get 到了他的意思,把他散落在备忘信息中的意图,“拼凑”了个十之七八。

这种强大理解力,直接应用在为企业赋能上,当然也是效果非凡。他们有个客户是做旅游线路的产品设计批发的,因为涉及签证、交通认证、酒店餐饮、本地化服务等多种事宜,该公司需要组建大量的销售团队,来响应用户的各种需求和咨询。在用户回复的“尺度”把握上,旅游公司也很头疼,因为虽然有让销售人员参考的“话术”,但在回答客人时,也需要一定的“灵活度”,而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为此这家公司还要不断投入大量的培训,整个销售团队规模,一度超过 300 多人。

后来,这家企业用上了小择智能的销售助手。这款产品充分利用大模型的理解能力和检索能力,可以更好的理解用户的问题,预测其背后的真实意图,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回应,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更重要的是,旅游公司还可以提炼出团队中金牌销售们的“业务回答范例”,把它们作为素材“投喂”给大模型,让大模型理解、消化这些最优的回答思路,并切实应用到对客户的回复中,大幅度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和业务转化率。如今,旅游公司的销售团队大大缩编,只保留了 100 多人就能很好的满足业务需求,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小择智能,企业数智化转型专家

在谈到小择智能的定位时,国山的回答充满自信。在他看来,小择智能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做 AI 时代的企业赋能者,并成为一家国际化的 top 级品牌企业。国山进一步表示,他的公司将继续以技术和大模型的演进为基础,把 AI 技术深度融入客户的业务场景中,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的智慧化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小择智能不仅会为客户提供系统和方案,还提供全方位的 AI 相关咨询,“有点儿类似于 2000 年以后开始兴起的 IBM 那一套咨询+系统”,国山轻描淡写的讲述,却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对小择智能的信心和厚望。当然,国山的自信跟小择智能自身强大的技术竞争力、雄厚的外部科研团队资源支持有关,同时也跟客户对其产品和服务能力的满意和认可有关。

一个典型的客户案例是某芯片设计企业,该企业拥有一支规模庞大、薪资成本高昂的 IC 工程师团队。在这些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中,每天大约有 60%至 70%的时间要花费在信息检索上,而实际编写代码的时间仅占约 25%。这一现象在芯片设计领域并不罕见,工程师在编写代码前的确需要确保所有技术细节和参数的准确性,但这样也确实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小择智能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大模型强大的理解和检索能力,开发了一套能够辅助工程师信息检索的系统。该系统通过预先加载芯片设计相关的模块和接口逻辑,当工程师在设计特定模块时,系统能够根据工程师的需求,快速提供相关的技术文档和设计细节。如果工程师需要更深入的信息,系统还能进一步提供详细的针脚和逻辑电路链接等数据。这一过程大大减少了工程师在信息检索上的时间消耗,大幅度提升了代码编写的效率。

小择智能的另一个客户,是南方某城市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需要处理大量的市民投诉和工单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涉及多个领域,如社区问题、建筑安全、以及可能由自然灾害引发的隐患等。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耗时且效率低下,需要算法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手动提取和分析数据,严重限制了响应速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小择智能通过大模型技术,把复杂的自然语言指令如“请帮我分析一下大雨过后会有哪些隐患”,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分析任务。这不仅涉及从大量数据中检索和挖掘信息,还包括识别和确定分析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指标,从而确保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聊了那么多关于 AI 的“美好”,K 哥也和国山谈到了大模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山坦率地指出,首先是基础大模型的能力提升速度,并未达到预期,这就很大程度限制了像小择智能一样,定位于应用层面的企业的创新和效率提升。其次,中间件和服务平台的成熟度,也直接影响了应用层的实施效率和服务质量。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国山还是很乐观地展望了未来:他期待未来能够看到像 OpenAI GPT-5 这样的新一代模型,它们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 C 端体验,也能在 B 端服务上展现出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在应用层面,国山也希望应用团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在更广泛的业务场景中,充分运用拆解思维,最大程度发挥大模型长处,避免其短板带来的负面影响。

巴菲特说过:“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AI 浪潮来势正猛,尚未褪去,就已经让我们在看到各种可能的同时,也看到了四处散落的泡沫。但李国山却能带领他的小择智能,深耕企业服务,以客户需求为目标,在技术上自我迭代,在认知上与时俱进,最终逆风飞翔,一路成长。祝福李国山和小择智能,祝福那些有担当、有追求、有抱负的创业者们。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