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3D打印新闻 > 3D打印资讯 > 正文

Stratasys:3D打印无神话

时间:2013-01-28 10:56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

让人兴奋的是3D打印技术本身,而非Stratasys。以商业视角来看这家3D打印领域的寡头企业,Stratasys面临的“成长”烦恼与其他公司并无不同。

你可能不知道Stratasys,但也许对它的产品会有兴趣。比如那款标价9900美元的Mojo系列3D打印机,它的大小刚好够你放在书桌上。用上一张数字3D立体模型图,往Mojo里放入适量的材料,等待20分钟,然后,你就“打印”了一个与模型图一模一样的实物。

听起来很神奇,对不对?Stratasys就专门生产这种让人兴奋的3D打印机。2012年12月,它还完成了与以色列另一家3D打印公司Objet的合并,新公司市值达到30亿美元,一举超越老对手3D Systems,成为全球3D打印领域最大的公司。

现在你也许在想,这样的一家公司,肯定充满了脾气乖张的科学家、极客,他们时刻想着如何用3D打印机改变世界。至于产品怎么销售、公司如何赚钱,这些俗气的事情他们倒不怎么担心,又有谁不想拥有这样的一台机器呢?

不过,现实的情况该让你失望了。从商业角度来看,Stratasys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多数企业并无不同。

艰难成长

Stratasys 3D打印技术的发明过程有些出人意料。它既非源于一刹那的灵感闪现,也不来自实验室的专业研究。

斯科特·克伦普是Stratasys 的创始人。他成长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父亲是一位化学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受父亲影响,他从小便对科技与商业的结合兴趣浓厚。

1988年的一天,他决定亲手为年幼的女儿制作一只玩具青蛙。这对学过机械工程、做过焊接工作的克伦普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他决定放弃传统的制作方法,来点不一样的新鲜“玩意儿”。

他的想法是把聚乙烯和烛蜡混合物装进喷胶枪,通过一层一层堆叠做出青蛙形状。为此,他花费1万美元购入一台数字制图设备,许多个周末都呆在工作室里潜心研究,以便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然后,1989年,他获得了FDM(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的专利。

妻子丽萨对他抱怨,要么把这爱好变成生意,要么就赶紧从工作室里出来,多陪陪家人。于是在同一年,他们成立了名为Stratasys的公司。

但很多时候,不是有了优秀的产品和技术,企业就能顺风顺水、红红火火。Stratasys作为初创企业,客户与市场的开拓困难重重。

Stratasys虽在成立之初迅速吸引了公众注意,但高达13万美元的售价使它的早期产品无人问津。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克伦普甚至被迫变卖家产。直到1992年,他才卖出自己的第一台3D打印机。

情况在1996年有了好转。这一年,Stratasys推出Genisys,标价5万美元,这是第一台价格低于10万美元的3D打印设备。传统制造业企业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Stratasys的营收从1995年的1030万美元增长至1997年的2960万美元。此后,Stratasys不断推出更加便宜的产品,并成功打造出Dimension、uPrint和Fortus 3个品牌。Dimension更是凭借高性价比,成为全球最畅销的3D打印机系列之一。

同时,Stratasys也在竭力拓展着自己的销售渠道和行业客户。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许可,允许Stratasys的3D打印设备用于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它进入了另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市场。

但困难并不仅仅来自于它本身。小公司还必须面对巨头的威胁,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克伦普对此则表现出了自己小小的狡黠。

早在Stratasys之前,IBM曾用与FDM类似的专利技术研发过一台简单的3D打印机。1995年,Stratasys面临与IBM陷入专利纠纷的风险,而这无疑是既费时又费钱的,好在公司已于前一年上市,于是,克伦普以现金及股票为代价,让IBM成为公司股东。这不仅解决了危机,公司还借IBM的盛名为自己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这是克伦普的如意算盘。

而这样的算盘克伦普不只打过一次。2010年1月,Stratasys与惠普签约,以帮助后者进军3D打印领域。虽然在众多厂商的廉价3D打印机的冲击下,惠普牌3D打印机胎死腹中,双方协议也于2012年8月终止,但Stratasys却又一次为自己赚足了曝光率。

2011年,合并前的Stratasys营收达到1.7亿美元。量虽不大,但考虑到全球3D打印市场也才17亿美元的规模,Stratasys事实上已成为行业巨头。

野心与挑战

克伦普最近应该很开心。经过近30年的发展,3D打印终于引起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行业似乎正处于爆发前夕。于是,像每一家有野心的公司一样,Stratasys加快了自己的扩张步伐。

2012年4月,Stratasys忽然宣布将与Objet合并。后者1998年成立于以色列特拉维夫,是全球几家大的3D打印企业之一,2011年营收超过1亿美元。就在2012年3月,还有消息称Objet正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计划融资7500万美元。

这似乎很让人费解,一家发展还不错的企业,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甘愿被别人并购?它们又凭何保证新公司会好于两家公司单独发展?

原Objet CEO大卫·里斯解释,历史上,Stratasys曾一度是Objet在美国的经销商,二者对彼此都很熟悉,这部分解决了合并带来的不适感。合并之后,里斯将继续出任CEO,而克伦普则成为董事会主席。

而在技术层面,原Stratasys公司的FDM技术长于材质,能够按照客户要求,使用与实际产品最接近的高强度材料进行打印。而Objet的喷墨式打印技术,则能在加快打印速度的同时,给打印品更加光滑的表面和更多的细节。

里斯说道,这是两种完全互补的技术,公司将在汽车制造、医疗、数码产品等多个领域同时发力,合并带来了更多的研发经费。而新公司拥有的技术专利达到500项,超过任何一个竞争对手。

合并不仅丰富了Stratasys的产品线,使它能满足更多行业客户的需求,还大大拓展了公司的销售市场。原Stratasys公司擅长欧美市场,而Objet则很早就进入了亚太地区,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8000多家客户,其中亚太区的客户数量超过2500家。

在中国市场,Objet于2006年设立办事处,这是国际3D打印公司在国内成立的第一家直属机构。现在,14家授权代理商完全承担起合并后的Stratasys在中国的销售业务,但它依旧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

Stratasys中国及香港地区总经理汪祥艮对《商业价值》解释:“3D打印机需要有专业的工程师进行维护,于是我们设立了代理商、直属机构、亚太区平台的三重售后服务体系。”

企业并购从来就是各取所需——Facebook并购小公司是为了人才,谷歌并购摩托罗拉是为了专利,而Objet放弃IPO,是因为它相信与Stratasys合并更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但新Stratasys的垄断寡头地位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稳固,3D打印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市场变化极快。

Stratasys不仅面临着另一家3D打印上市公司3D Systems的竞争,同时还在与一些采用全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者争夺个人市场。比如成立于2009年的MakerBot,它通过出售1000美元出头的低端3D打印机、运营3D模型分享网站、开设线下体验店等一系列措施,创建了一个类似于“3D打印生态链”的体系,并迅速赢得普通消费者的青睐。2011年,它与Dropbox、Kickstarter等公司一起,被评为“20家最具创新力的科技公司”。

在商业世界中,我们不只一次见过或正在见证一些公司,因为垄断者心态而让既得利益阻碍自己的创新与变革,于是它被后来者超越,进而渐渐被市场淘汰。Stratasys正在警惕这种心态的出现。毕竟,让人兴奋的是3D打印技术,而非Stratasys。对消费者来说,只要产品好用,他才不管是哪家公司生产的呢。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