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3D打印新闻 > 3D打印资讯 > 正文

现在为3D打印贴上消费标签是否为时来早

时间:2013-01-21 09:51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
最近半年,来找郭戈的风投特别多。在他眼里,学名“快速成型技术”显然不如“3D打印机”来得亲和,而他创办的太尔时代,做的正是3D打印机。

  以工业型3D打印机作为起跑点,默默进军海外市场多年,3年前,太尔时代又切入消费型3D打印机,郭戈的理想是让3D打印机最终走入寻常百姓家。

  先攻工业用户

  郭戈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硕士时便师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颜永年研究3D打印技术研发。2003年博士一毕业,他就创办了太尔时代,成为3D打印机的生产商。

  “当时我们的客户定位是工业型用户。”郭戈对南都记者说,十年前3D打印绝对是个新鲜词,很多人都不了解,实现大众用户教育很难,但对一些诸如医疗、工业设计、玩具等企业类用户,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利于其业务的设备。当然,20万-50万之间的定价,似乎也将太尔时代的产品受众聚焦在了这些企业客户身上。

  或许出身工科,郭戈很强调技术,他认为技术是太尔时代3D打印机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打印的质量有保证,精度高,可靠性强。”他说,以精度而言,太尔时代的3D打印机能将一套模型配置完整,别的设备很多则需修改模型或重新拼接。

  因为海外对3D打印概念接受度高,潜藏着不少工业用户,所以销售渠道上,郭戈主要瞄向了海外。直到2009年,转变来了。

  让3D打印成为消费品

  2009年,一直关注海外市场的郭戈敏锐地发现,除了工业用户,越来越多的人对个人3D打印机也饶有兴趣,形成了专门的社区、论坛,而在国内,也有部分人开始认识这种奇怪有趣的打印机。

  “把3D打印机做成消费类型产品,其实也是我个人的希望。”郭戈说,太尔时代此前在工业3D打印机积累了技术等经验,跨界到个人用户,其实只要适当改进原有产品,比如缩小产品尺寸,把系统简化,降低成本,以符合个人用户需求。改良之后,针对个人的3D打印机价格降到了万元以下。

  去年,太尔时代的工业型3D打印机的销售量是每月几百台,而消费型3D打印机的数量已有几千台。“现在还没有到大规模盈利阶段,但让公司生存下来没太大问题。”郭戈评价说。

  虽然以技术见长,但郭戈也感觉到了成长的“技术”烦恼。

  “很多用户以为3D打印机的打印速度很快,其实打印稍微大型或复杂的模型,一般都要四五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设备的响应性不够,很容易失去用户。”郭戈说,3D打印还处于起步阶段,精美度也有待完善,这些归根结底是技术的问题,即便是3D打印的先行者海外公司,也同样面临此挑战,都需要他及同行继续在技术上不断改善。
   但就目前来说,
现在为3D打印贴上消费标签是否为时来早。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