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叫好不叫座”
利用3D打印技术做成的人偶。 鲁力 摄
3D打印引来关注。
鲁力 摄
小伙子正在试验3D打印技术。
鲁力 摄
3D打印相关信息在2013年扑面而来,不少3D打印相关概念股“乘势”而上,过去两年中,“3D打印”已成为热门词汇。虽然对于3D打印,也有质疑声存在,但是3D打印这个概念本身却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和关注。
日前在深圳落幕的第八届亚洲(深圳)激光论坛上,不少企业带来了3D打印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3D打印无疑成为了现场最吸引眼球的部分。而此次论坛还专门开设了3D打印分论坛,业内专家就国内3D打印的发展现状、问题展开讨论。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与美国、德国等3D打印发展领先的国家相比,3D打印发展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不论在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化程度上,国内、国外均有明显差距;不少企业有跨界投身3D打印的兴趣,而资本的态度却相对审慎。
企业热情高,资本态度审慎
专家指出,与国内相比,代表国际水平的美国、德国等,3D打印技术的发展更加完善,不只是在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化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就目前来看,全球已经上市的3D打印公司近几年趁着这股风得到飞速发展。
美国3D打印方面起步较早,全球两家巨头3D System、Stratasys都在美国,目前在消费级和工业级的3D打印领域都有良好表现,并且慢慢开始布局医疗、教育、玩具等民用领域。
即便如此,今年各家企业在股市上的表现却不乐观。记者发现,从今年年初至今,3D打印领军企业Stratasys公司的股价大幅跳水19%,另一家龙头企业3D System股价暴跌40%,押宝金属打印的ExOne下跌46%。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产业层面,风险投资(vc)、股权投资(PE)机构对于3D打印概念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2012年底,深创投从国内主要3D打印企业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实现了股权退出,这在业界只能算是个例。
深圳一位创投界人士告诉记者,3D打印产业目前在国际上仍属于“超级新兴”产业,尚未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而VC一般都是项目处于市场启动阶段才会大规模介入,而PE更是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才会介入,对于尚属于“超级新兴”的3D打印产业,目前表现出较大兴趣的大部分还是天使投资。
深圳华曙三维打印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清德认为,目前国内3D打印发展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我接触到有很多客户都对3D打印持观望状态,对于到底要不要采用3D打印犹豫不决。一方面怕错过这样的一个新事物,但也存在担心,怕投资失误。”
而与资本的审慎态度相比,企业投身3D打印产业的热情则显得十分高涨,也有不少企业跨界来“分一杯羹”。龚清德告诉记者,有很多原来做手板、模具、从事工业设计的相关企业进入3D打印行业。
“在深圳,投身3D打印产业链的企业中,以提供加工服务的居多。”在他看来,目前3D打印的应用模式还不是特别清晰,有不少投身3D打印产业的企业,其发展还仍停留在炒作概念阶段。
3D打印产业之路“步履蹒跚”
“国内的技术谈不上特别超前或是领先,但是国内主要的几个学校都各有自己的科研特色,而且在某些领域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为什么我国一些学校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从事3D打印,而产业还没发展起来呢?”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杨永强直言,目前中国无论在3D打印装备、材料还是应用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先进水平。
“在3D打印产业发展比较领先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对3D打印这样的新技术在很多年前就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而且他们的研发主体并不是国内的大学,更多的是一些比较有实力的企业。”杨永强认为,产学研结合不够以及国家对于3D打印的研发投入不够是制约3D打印发展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国内从事3D打印技术研发的主要为大学的研究单位,而企业则鲜有从事3D打印技术研发的。
“国内过多强调3D打印产业化,对于技术的研发好像没有兴趣,这就出现一个‘怪圈’,国内很多企业跨领域投入3D打印,倾向于购买现成的技术、现成的设备,而不愿意投入研发,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买国外的技术,买国外的设备,那么国内的产业化想要做起来也就很难了。”杨永强说。
走访论坛现场时,有不少3D打印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3D打印的基础技术研究而言,中国与国际水平在他们看来其实相差不远,但将整个产业所涉及的材料、机械、数控、软件等诸领域集成起来做出一个商品时,差距的鸿沟就很明显了。
也有专家表示,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3D打印制造行业,上下游领域均存在空白。上游包括材料、建模系统、激光数控,下游领域则包括打印服务、网络平台、销售维护和资金支持等。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运贑则认为,我国的3D打印事业虽然起步很早,但是许多人只重装备,轻视材料,使得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这突出表现在:几乎不能生产高档先进3D打印机,国产3D打印材料匮缺。“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王运贑说。
“打印材料供求单一,也制约了3D打印的商业化应用。目前,3D打印耗材以ABS塑料为主。国内研发的材料少,但国外进口的材料价格又昂贵。”龚清德说,目前不少3D打印材料都是和机器捆绑销售。由于缺乏原材料的统一标准,加大了产业链的形成难度。
3D打印的应用特征是小批量、多品种和个性化,这几乎决定了行业共性标准的建立是个极大的挑战。记者了解到,国内尚无针对3D打印材料或打印机本身的标准,同一个3D模型用不同的打印机生产出来的结果大不相同。打印机的形状各异,备件和配件兼容性差,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商用民用领域均存发展机会
“目前3D打印的概念被炒得有点过热。3D打印并不是什么都能做,3D打印无法替代传统制造工业,是一个很好补充。利用这个工具,使传统制造工艺得到进行优化。3D打印在小批量、结构复杂的制造方面有优势。而在工业设计方面,有些设计师很好的创意无法用传统工艺来实现。”虽然对3D打印概念需要“降降温”,龚清德仍旧看好3D打印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3D打印产业发展比较先进的欧美,已经拥有4000台左右工业级3D打印机,而国内还只有不到100台。国外已经有一些企业广泛采用3D打印手段做产品。”龚清德认为,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他看来,现在国内的工业设计人员还没有3D打印思维,如果要更好推广3D打印,需要培养3D打印思维。“3D打印不是一个新技术,以前叫增材制造,工业设计师更多的还是传统制造工艺的模具思维,设计思维里面没有3D打印思维。他们用3D打印来做工业设计,反而会使成本增高。”
据了解,目前3D打印主要在军工、航天、医疗等领域用得比较多,3D打印民用领域匮乏,民用市场主要由一些小微企业主导。从A股市场来看,仅有4家与3D打印直接想关的企业,都集中在军工、航空、核电方面,民用领域鲜有人问津。
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耀棠认为,3D打印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随着技术的完善和发展,适用的领域在不断扩大。伴随着“个人制造”的兴起,个人3D打印市场即将成为下一个市场热点。
他预计,3D打印机在个人消费和个性化制造领域的应用,预计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而著名咨询研究机构Gartner的研究报告则表明,2014年1万美元以下的3D打印机,全球预期出货量将比2013年增长75%,2015年可望再翻一番。
业内人士则认为,3D打印真正走进家庭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虽然只需要花上千元甚至几百元就可以买一台桌面级3D打印设备,但国内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意愿还没有培养起来。此外,3D打印耗材比较贵,打印一个玩具成本可能高达几百、上千元,市场承受能力还有待检验。
在杨永强看来,要把国内3D产业化做好,是要“补课”的,就是说研发方面要投入。“3D打印是一项由很多现金技术集成的制造方法,它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一个技术领域,如果说要把它做成一个产业,那也应该要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做更多的投入,这样才能把这个产业化的工作做好。”杨永强说。
杨永强认为,在发展3D打印产业上,珠三角特别是深圳有优势。龚清德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深圳本身是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多,很多需要做模具的企业的服务,3D打印可降低研发成本,用广泛运用前景。
“深圳有不少企业转型做智能设备,做一套模具成本大概三千到五千元,而用3D打印来做则只需三百到五百元,开发成本大大降低。”龚清德说。
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涛则认为,3D打印服务今后将是3D打印产业链中较有前景的一环。“早期的3D打印服务商都是一些较小的企业,他们采购一些3D打印设备为周边客户提供一些样件制作,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客户对服务商在交货期、质量控制、合同管理、成本和外延服务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所接触的深圳3D打印服务商发展势头都不错,有一家深圳企业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发展起来,目前每个月有三四十万营业额,分公司开到了苏州。”龚清德认为,从中也可以窥见3D打印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