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桌面3D打印机:雾霾之中难见前路(2)
●技术层面:同质化的差异竞争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基础的技术是公开的,但是实施的细节大不相同。比如盘装耗材缠绕的问题,这非常容易导致耗材卡住,打印头拉扯不动打印失败。在这方面,3D Systems的新一代Cube3D打印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甚至它的耗材是可以自动填充的,这与其它的方案还需要自己用手把ABS或是PLA的线材插入打印头送料的圆孔,有天壤之别。
另外一方面,导致打印失败的很重要原因是打印载物的底板需要调平,而3D打印的调平,需要打印头和底板的间隙非常小,只有一张纸的厚度,间隙大了,容易喷出的细丝粘不牢打印失败,间隙小了容易剐蹭载物台,还是失败,这个度需要用户反复的试验,高度依赖经验。但是太尔时代的新品Up!二代3D打印机,这个过程变成自动的了,极大的提高了打印的成功率。
另外一方面,困扰桌面3D打印机用户的是我买来干什么的问题。自己3D建模的难度远大于普通拍照,如果用户自己不是理工科出身学过机械制图,恐怕头脑中连基本的概念都不会有。怎么办?国外两大上市公司Stratasys收购的Makerbot以及3D Systems的Cubify,都有着自己的用户社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3D打印模型下载:里面非常多可打印的素材都是不收费的。而国内则反其道而行之,原创的3D模型基本都要收钱,这无疑降低了用户的积极性。
相比之下,国内的3D打印企业,太尔时代算是不错的了,但是技术依旧停留在熔融挤压ABS等材质成型上,想要在工业领域展开竞争,必须在光固化树脂以及烧结金属这两个常用的领域率先推出可靠性高、精度高且能打印较大体积的工业化产品,这样才具备完善的竞争力,并且迅速摆脱OEM为主的业务模式。另一方面,太尔时代还需要与国内的高校进行合作,联合开发新型的熔融挤压3D打印的材料。除了常见的ABS和PLA,再找合适的材料。比如Makerbot就找到了弹性的材料,这是个很好的思路,可以多多尝试,因为工业用的可以熔融再塑形的高分子材料太多了,只有多尝试肯投入研发,才能有新惊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