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未来发展简要分析
3D打印像是一个很流行的概念,所有人都在说它,那些曾经创造流行科技概念的人,甚至亲自参与其中。
于是乎,“3D打印代表了革命性的未来”成为了一个众人确认的观点。但是这是为什么呢?却鲜有人能够说清楚。
当每个人有能力在自己家中制造非半导体的日用品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似乎也不会改变什么。
而“长尾理论”的提出者、前《连线》主编安德森辞职去经营一家3D打印机生产商,其实际利益还是在于占领制造业的上游——这离消费者很远,离日常生活也很远,于是,离中小创业团队也很远。
那么,在3D打印在西方和上游产业刚刚开始兴盛(中国有许多大型机械和汽车企业已经在采用3D打印制造大型零件模具了)。国内的中小团队还有三四年的时间可以思考如何在这个未来中卡准位置,分到一杯羹。
首先,3D打印的普及究竟会改变什么?
1、各种模具厂商的倒闭。
当所有的制造企业都可以低成本地自行制造模具时,上游的模具厂商只能把市场拱手让给3D打印机生产商。
2、原料供应商和海运企业的锦上添花。
对于原料业、比如矿业、高度机械化的农业集团等等,原本就是资本大头,谈不上复兴,但3D打印无疑会让他们锦上添花。大量的金属、农副业材质、化工复合材料的粉末产品需求甚至会赶超主流的成品材料。3D打印一旦普及,台面上现成的摆着100%的订单增长。而这种对于原料需求的增长,本质上是3D打印具有的“去中间环节”的特点。那么上游的海运业无疑也获益颇多。整个地球将更大程度地参与分工来提高原料的产能,降低成本和消耗。想象一下,用油轮从澳大利亚运一船3D打印用的粉末到上海,与从山西内蒙等省份采用公路铁路运输钢铁粉末,哪个更便宜——而且事实上,后者要直接输出成品钢铁粉末还比较困难,还是得把矿石运到接近销售市场的冶炼厂加工再成为成品。
3、区域垄断的加剧。
3D打印机并非一种标准生产工具,正如每个国家都能生产机床,但造出航天器的精密机床拥有国,比有核国家还少。更精密的3D打印机,更精确的数据模型将成为事关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垄断,比现在依靠高级技工实现的工艺垄断更加彻底。
以上这三点,是3D打印时代的宏观特征。
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小企业能干什么呢?或者说,对于早期投融资的从业者而言,什么样的项目还可以关注一下呢?
有以下这些创业方向无疑是充满机会与风险的:
一、3D扫描仪
如果是原有相当的资源、渠道、完整上下游链条的团队二次创业或者内部创业,那么最应该做的,是与3D打印机匹配的3D扫描仪。
3D扫描仪无疑是民用3D打印机的上游。工业和军事使用的3D打印机,其执行的任务大都需要由工程师精密的建模、设计,实现需要的功能。
但对于家庭3D打印任务而言,这是不切实际的。太极客的东西无法普及。从“想制造什么就制造什么”到“人人都可以制造”,缺失了一个自动建模的环节。
家庭用户不会懂得如何去写一个三维的矢量方程组,他们需要的,是把现成的东西变成图纸输出到3D打印机中。这时,需要一种可以自动扫描物体空间并建模的机器。如果看过电影《普罗米修斯》,那么片中那个发出红光在洞穴中飞行扫描然后呈现出整个洞穴结构的东西,就是一种3D扫描仪。
事实上,3D扫描仪并没有那么悬乎。高精度的2D扫描仪现在是随手可见——是的,就是你手边的鼠标。现在的鼠标在定位和测定距离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以这方面的技术为基础,建立一个3D轨迹的模型,是非常可行的,虽然有一定难度,是属于可以攻克的技术。
而风险在于,3D打印机生产商自己也可以制造3D扫描仪。所以,如果不想被已经有量产成品的3D打印机厂商抢先,传统的中小硬件厂商现在就该行动起来开始这方面的技术攻关——又或者,和以往一样,等大厂的产品出来了,快速推出廉价的复制品。山寨,在3D打印时代一样有市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