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春天”未到:百分之八九十企业会死掉?
11月18日,世界上首款完全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汽车Urbee 2亮相。目前3D打印在制造业的应用,主要在重工业领域。
在电视媒体的报道中,3D打印似乎简化成了一台台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打印机,它们以塑料为材质,打出各种小模型、小玩具。其实,3D打印目前真正直接用于制造业的,是远离日常生活的重工业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核电设备等。
12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3D打印技术与未来”高峰论坛上,有中国3D打印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称,3D打印作为科技专项,其重点突破的领域应该是航空航天产品高效研制、医学组织器官定制化制造,以及汽车、微纳器件。而这里面,航空航天又为重中之重。
卢秉恒透露,上述建议作为中国增材制造(即俗称的“3D打印”)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已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领衔制定,并提交给了高层领导。
目前,中国在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上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百分之八九十的企业会死掉”
3D打印,其实就是增材制造。目前关于其定义形形色色。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峰给出的解释是:如果是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通过增加制造工具和机床的加工维数,从最早的三轴联动、四轴联动到五轴联动,联动的轴数越来越多,以应对零件复杂程度的越来越提高。这是一种增维制造的方法。而三维打印是一种降维制造过程,它把三维零件结构的加工过程先离散成一系列二维的片层,然后堆叠起来,最后完成三维结构成型。它把零件的复杂程度简化了。所以降维制造或是分层制造,是它最明显的特点。
“离散-堆积原理是三维打印的基本原理。”林峰说。
离散的过程把三维的零件沿一个方向切成一片一片,就像微积分中的“微分”过程。在每一个片层里面,可以进一步离散,变成一条条线段。每条线段中又可以进一步离散,变成一个个点。最后把它连起来形成一种低维的型体,点线面。这是在计算机中处理的数据过程。然后在设备的物理环境中再把这些点线面叠在一起,形成三维的实体零件,这是一个堆积的过程。离散和堆积两个环节在三维打印里缺一不可。像盖房子,就是一个堆积的过程,但是不把它称为三维打印,因为它不在计算机离散数据的控制下,而是在人为操作下运行。
目前,国内凡是挂上3D打印招牌的,都会迎来资本市场的热炒。对此,卓越集团董事长、软银赛富投资合伙人陆豪提出了冷思考:互联网时代早期,只要触网的都会拉升,现在的3D打印也是,百分之八九十会死掉,剩下百分之二三十才是真正做到有应用方案和收益的。
在陆豪看来,只有找到了真正适合3D打印特征的应用,才能具备价值。
而重工、医疗以及建筑等,是最有可能的。
主力应用航空制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责任教授王华明,是3D打印航空科技领域的引领者。其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飞机钛合金等大型主承力构件激光成形工艺、装备和应用关键技术。
在3日的论坛上,王华明就航空与3D打印结合,举了中国C919大型客机的例子。该机型的机头驾驶室的主风挡窗框,就运用了他们的激光3D打印技术。“商飞如果从国外订货,周期至少两年,仅模具费用就需要1300万元人民币。当时工期还剩55天,商飞找到我们,时间很紧,但我们还是完成了,而成本仅为120万元。”
凭借“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王华明今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今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到中关村集体调研学习,其第一站便是3D打印,作为领军人物,王华明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了15分钟的汇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