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代码编程:博科资讯的软件“3D打印”故事
时间:2013-08-06 11:26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次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科)内部人士获悉,国内多家VC正在与博科沟通投资事宜,其中中路资本投资的可能性极高,而博科受到资本热捧的原因在于,其正研发一款管理软件“3D打印”产品——YigoV7.0版。
据博科创始人沈国康介绍,2013年,Yigo从无代码开发模式发展成为软件“3D打印”模式:通俗而言,是用图形描述业务,由图形映射系统的“计算机软件生产计算机软件”模式。业务咨询顾问或客户只需在Yigo平台中进行业务建模,便自动“打印”出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领域的新机会/
电商专家鲁振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博科此前曾向外界透露,其正在研发一款管理软件“3D打印”产品Yigo,这是风投看好博科的理由。
该产品让管理软件渗透到电商行业,将对电商网站、后台管理以及两者的无缝链接有积极影响,且成本低。
在鲁振旺看来,博科资讯原来是做传统ERP和物流供应链软件的,现在希望可以借电商和软件“3D打印”的概念进军新领域。
事实上,软件产业经过黄金十年的发展之后,面临的状况并不乐观:一方面我国已经是软件使用大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软件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则是软件创新弱国,除用友、金蝶、华为外,少有软件大企业,全球软件创新重镇仍然是美、欧、日本。
近年来软件业迎来了一波投资热潮,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垂直行业,二是新的软件产品,比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应用环境的的软件产品;三是新的软件开发模式,比如软件定制开发公司ThoughtWorks。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真正对软件行业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将是软件生产的革命,即软件开发模式的革命。
与软件定制开发模式相比,博科的3D打印更具有革命性,而这也正是博科受到资本青睐的原因。
软件生产方式被颠覆/
博科创始人沈国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不少投资人眼中,电商、移动互联网、O2O等已经是投资红海,好项目难得一见,一出现便是众多投资商竞相争斗的局面,而企业级的信息服务特别是真正创新的技术企业是有待开发的金矿。
沈国康认为,软件生产方式已经出现了两次变革,第一阶段的生产方式是个人生产/作坊式生产时代,比如比尔·盖茨最早就是个人软件生产者,微软DOS产品可视为作坊式生产,在中国,“中文平台”、早期杀毒软件都是作坊式生产,那个时代产生了很多程序员英雄。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软件工厂”,典型的是印度模式,动辄数万软件工程师,为微软、IBM以及美国的金融、航空、物流、电信等行业写代码。
沈国康认为,软件实现无代码生产,将颠覆“码农”的生产模式,其对于软件生产方式的创新意义,就像触控技术之于智能手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2006年,博科获得1.6亿元投资,开始“无代码生产”的道路。将所有收入投入Yigo平台,过苦日子。迄今为止,粗略估计投向Yigo平台的研发费用达3亿元。
数据显示,2006年,博科推出基于Yigo语言的第一代管理自主平台,震惊了传统管理软件阵营;2009年博科推出Yigo2.0,贯通了SCM、ERP、CRM、OA、HR、PM等传统管理软件的隔阂;2010年,纯浏览器版解析平台Yigo3.0诞生,通过Yigo语言实现了电商前台门户和后台企业管理的一体化应用。
据沈国康介绍,Yigo超越了管理软件手工编码的极限,传统管理软件几万人一年的代码工作量在Yigo上通过自动映射,只需片刻完成。2013年,Yigo从无代码开发模式发展成为软件“3D打印”模式:通俗而言,是用图形描述业务,由图形映射系统的“计算机软件生产计算机软件”模式。业务咨询顾问或客户只需在Yigo平台中进行业务建模,便自动“打印”出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事实上,在博科之前,很多机构都在“零代码”编程方面进行过尝试。
1982年,日本通产省计划10年内投资8亿美元,并联合富士通、NEC、东芝、松下、夏普等八家巨头共同参与,希望完成“人类无需为其编程,只需要口述命令,由计算机自动推理完成任务”的系统。10年后,这一计划破产。
2004年,比尔·盖茨表示,将投资68亿美元研发“图示化”编程工具,实现软件开发的无代码时代,微软至今未提出无码开发的技术框架及标准。在比尔·盖茨研发“图示化”之前,博科软件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
谷歌则于2009年发布开源编程语言Go语言,目的是在不损失应用程序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代码的复杂性。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罗布派克说:之所以开发Go,是因为过去10多年间软件开发的难度令人沮丧。
沈国康认为,与Yigo平台相比,Go语言无法实现零代码编程,仍然复杂。
新技术随需即变/
沈国康认为,其无码开发技术Yigo解决了管理信息化的个性化,也解决了电子商务的随需即变,让企业内部的管理,外部的电子商务彻底脱离两张皮现象,脱离代码,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企业不再被软件厂商卡住脖子。
在行业专家曹开彬看来,SAP早期的成功来源于其产品适合大工业化时代的加工制造型企业,其一手打造的更适合欧美企业的ERP系统的基本理念就是严格的规划、确定性和僵化的运作模式,这其实在本质上扼杀了中国企业运作的灵活性。
“企业需要的是更简单灵活、易于修改和调整的软件系统,而非复杂僵化的产品。”他表示,虽然ERP是企业内部效率的管理工具,但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需要跟踪和分析外部用户数据以获得新的竞争力。因此,企业正转向以内外数据兼顾的商业分析系统为导向的商务模式,即从规划型向分析型企业转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此前曾公开表示,过去数年,中国企业盲目高价买了许多进口的管理软件,但实践证明,1/3属于失败。原因在于,管理软件是一种管理理念、方法的固化,中国企业买了西方管理软件,但管理实践与西方理念并不符合。
沈国康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Yigo平台是一个翻译系统,就是把自然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与程序员发挥的作用一样,且修改十分快捷。
而传统管理软件开发流程却异常复杂,先是咨询人员入驻企业,经过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调研之后,写分析调研报告,一般数百、数千页。然后是软件布署、开发、测试、上线、实施。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除了流程的繁杂,传统管理软件耗费金额也异常惊人。以联想集团并购IBMPC业务为例,整合IT系统花费了近三年时间,耗去资金超过2亿美元。联想工程师当时透露:IBM系统的代码联想没人看得懂。
沈国康认为,Yigo平台灵活度则高了很多,整个管理软件价格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原因是压缩了企业咨询、调研分析、软件开发、测试、实施等环节。“管理软件开发效率得到快速提升,它只需传统代码开发方式的1%甚至千分之一的成本,便能完成基于集团架构全面管控的全程供应链ERP巨型系统。”
这也意味着,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软件生产真正“软件设计”,软件蓝领变成了软件白领,软件工厂不复存在,软件生产的权力被全部交还给客户。
不过,对于客户来说,“零代码”编程还是新事物,接受“零代码”需要一个过程。不过沈国康却不担心,他认为,那些使用传统管理软件的企业用户,在对过往成本充分考量之后,将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