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用3D打印技术修复文物
工作人员手中小号的金怪兽,便是通过这台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清代的凤冠上只挂了一串珍珠,剩下的珍珠怎么穿又该怎么挂,专家表示还得求助于传统经验。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 贺桐)电影《十二生肖》中,成龙扮演的文物贩子扫描完兽首后,他的同伙很快便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复制品。或许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电影的夸张桥段,但对于文物修复工作者来说,这其实没有什么新鲜的,因为3D打印技术早已让将这些变成了现实。
被打印出来的“文物”
3D打印技术从去年起才逐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被誉为新的技术革命,但据陕西历史博物馆保管部文物保护科副科长卢轩介绍,这项技术很早就开始应用于文物修复领域了。
“要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复制出一件一模一样的文物,就现在的技术而言,完全是有可能的。”卢轩说。他向受邀参观文物实验室的记者和公众展示的金怪兽,便是用3D技术打印出来的,采用一种名为“光敏树脂”的液体材料,仪器扫描后在打印机中成型。
“以前复制文物只能靠翻模,对文物总会有所损耗,现在直接打印出来,这样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卢轩说。
文物也有了“体检报告”
《黄帝内经》里提出了“上医治未病”的观点,即好的大夫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同样要做一名好的“文物医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抢救性修复上,也要重视文物的预防性修复。X光、离子色谱这些现代科技便派上了用场,为每一件文物定制属于自己的“体检报告”。
“用X光透视,能发现文物上许多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器物内部的锈斑、比如表面的细小裂缝……”卢轩说,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及时发现文物上存在的小问题,就会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而离子色谱设备,则是通过分析文物本身、以及周边环境的成分构成,从而确定下一步该进行怎样的“治疗”。
“比如硫化物多了银器会发黑,比如氯化物腐蚀青铜器会让它得‘癌症’……测试的时候,我们只需要采集一些样本,放到离子色谱设备中,通过电脑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问题的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卢轩补充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