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3D打印新闻 > 3D打印资讯 > 正文

借力3D打印迈入"智能制造" 上海产研院打造共性技术平台

时间:2013-07-13 09:31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
   在昨天召开的首届金桥产业技术创新会议上,3D打印再度成为热点议题。无论是主题报告还是会场内外的交流,都让人们强烈感受到,作为“传统制造颠覆者”的3D打印技术早已过了技术初创的“小荷尖角”阶段,挺进产业高速增长期。

  在此风起云涌之际,上海当在何处发力?近日,记者获悉,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开始动手打造3D打印的共性技术平台,通过深入发掘本土企业的制造需求,从个性化耗材、定制设备这两块3D打印产业目前的“短板”着手,使上海能在即将到来的3D打印产业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工业生产门槛骤降

  “只要设计出,就能打印出”是3D打印的最大魅力,它跳过了复杂的开模步骤,使工业生产的门槛骤然降低。对它而言,打印一个象牙雕刻的9层镂空套球,与打印一个实心球没啥区别。

  上海产研院首席专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说,这使工业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与成本都大为减少。上海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3D打印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制造方式,将能助推上海快速迈入“智能制造”的门槛。

  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企业采用这种新技术有了足够动力。上海联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劲松告诉记者,一个工程师可以同时操作3-5台3D打印设备,而数控加工机床则需工人三班倒。

  今年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首次将3D打印产业列入其中,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这一产业的重视。4月刚公布的《上海市201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及先进材料领域项目指南》也将3D打印列入其中。

  小切口或蕴含大突破

  上海产研院最近提交的有关3D打印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的课题报告提出,在未来5年,仅在传统制造业中,上海地区的3D打印设备、材料、服务以及相关新产品开发形成的新增产值有望达到200亿人民币。更为重要的是,3D打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航空航天以及生物医疗、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巨大的影响和带动。

  “3D打印产业兴起,但远远未走到成熟。”蓝闽波判断,这正是共性技术平台大有可为之处,尤其在打印耗材领域。目前,可用于3D打印的材料不过300多种,根本无法满足工业领域丰富的打印需求。

  一台工业用3D打印机的价格约几万元到几十万元,而一公斤耗材的价格至少在千元以上。很多国内企业买得起3D打印机,却用不起。“若可研发出更廉价的替代材料,将大大促进3D打印产业的发展。”产研院战略咨询中心副主任李小丽说。

  养“母机”孵“小机”

  李小丽告诉记者,其实在3D打印的核心技术方面,美国已掌握了绝对优势,光固化、微滴成型、粉末烧结等采用不同工艺路线的各类通用机型已经成形。

  在先期调研中,他们发现,国内用户很希望能“度身定制”易操作的3D打印机,比如牙医就希望在电脑上调整完后,按一下键,就能打印出一副牙齿模型。但目前国内的3D打印设备生产企业都比较弱小,难以承受研发成本与风险。于是,产研院决定搭建起一个研发平台,让企业来用。这也可以理解为先构建一台“母机”,然后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配件、调整技术参数,最后衍生出许多种具有专门用途的3D打印机。

  根据目前设计,产研院的3D打印技术平台会有若干台不同工艺的工作“母机”,在“母机”上,各种材料和应用软件都可以试验开发。目前,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都已经积极参与到这一平台的联合开发中。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