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3D打印新闻 > 3D打印资讯 > 正文

3D打印浪潮 中小企业准备好了吗?

时间:2013-04-24 09:15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

  “3D打印”,很多人对这个词的了解还并不深,从字面上看,就是将打印从平面变成了立体,其实,3D打印并非如此简单。在《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一书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案例:一位中学老师,将带着3D打印机制作的恐龙化石或喜马拉雅山模型来到教室;一位资深医者,将带着使用3D打印机制造的与患者身体完美匹配的骨骼或者心脏瓣膜走进手术室;一位考古工作者,利用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快速复制那些脆弱、不可触碰的珍贵文物……

    想象着这些不可思议的场景,大家肯定对3D打印技术无比的期待。然而,3D打印,不光会使一位立体雕刻大师自叹不如,同样也能让传统制造企业的业务量大幅缩水。

    制造业格局或因3D打印而重塑

    2009年以来,3D打印市场在北美和欧洲急剧增长。美国《时代》周刊已将3D打印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认为它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技术所引发的掘金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或许,未来的生产将不再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天下,只要手上有相关的模板、3D打印机以及配套的打印耗材,哪怕在家里也能够自行完成整个打印流程,“生产”出自己想要的物品。但这也给传统制造业敲响了警钟:首先,数字化制造技术将大大减少直接从事生产的操作工人,劳动力所占生产成本比例随之下降。此外,数字化制造的个性化、快捷性和低成本能够更快地适应本地市场需求的变化,包括满足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都促使发达国家鼓励厂商把部分制造业迁回本国,对中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大国无疑敲响了警钟。

    专业人士表示,目前3D打印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包括:3D打印出来的产品物理性能、精度、强度等是否能与切削成型出来的部件一样甚至更高;目前,适用3D打印的材料尚有限,仅以塑料及个别金属、尼龙为主,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取决于是否有更合适的新材料应用到该领域,3D打印材料能否突破单一材料的限制,实现不同材料东西的混合,制造更加高复杂的产品。

    在解决了上述一系列技术问题之后,3D打印未来的工业技术路线朝哪个方向走,现在可见的工业路径大致有四条,一是向设备的零部件制造方向发展,特别是以3D打印技术彻底替代模具工艺和切削工艺;二是工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直接由3D打印机来完成;三是走向消费者家庭,成为家庭“微制造”的工具,如打印玩具、礼品、日用品等;第四是向医药卫生、人体器官领域发展。

    无论3D打印沿着哪一条工业路径走,其对该领域内传统制造业的冲击都将是非常强烈的。甚至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未来中国制造业不能在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上夺得一席之位,那么中国制造曾经拥有的优势,都变得不再吸引,国内制造业也可能会面临重大打击。

    中小企业要勇于尝鲜

    根据美国消费者电子协会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2012年,全球3D打印市场(包括相关材料)规模为21亿美元,这一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4亿美元,涨幅达到25.53%。随着汽车、航空航天、医疗保健等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3D打印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在2017年将超过50亿美元。

    在我国,3D打印技术虽然只是刚起步,但目前,小型3D打印机已经成为了一块“看得见的”市场。在淘宝网上,已经有不少万元以内的3D打印机在售,有勇于尝鲜的中小企业从国外进口核心部件,做几款样机,或者模仿进口的3D样机做研发。富庶而开放的江浙一带也有不少企业在运用这项技术,仅昆山一地,就有20余家企业利用3D打印为周边发达的产业集群提供设计打样服务。

    虽然这些企业的核心技术还是国外的,但并不会影响3D打印机的销量和使用。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开源软件不断地完善、改进3D打印机,不断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

    虽然目前3D打印技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到了给行业带来根本变化,并引发技术革命的阶段,大家都还在尝试,市场份额也并不如相象中那么大。但正因如此,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在现阶段勇于去研发、去实验,那么当未来3D打印浪潮真正袭来的时候,企业就能够把握市场并能够占领市场,而并非只是跟在技术的尾巴上“打酱油”而已。

    在2012年12月14日的增材制造技术国际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中国将提速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这一信息标志着3D打印正式纳入了中国工业主管部门的视野。

    中小企业通常都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群体。因此有专家认为,在3D打印领域,主体市场应该是由中小企业把控,而非传统制造大企业。三维显示仅是一个应用方向,而非共性技术。一个应用方向是否能够发展起来,应该由企业去“试错”,最终以市场是否接受为导向。

    要改变中国制造业传统的发展模式

    有专家认为,我国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有着强烈的重视短期利益、急于求成的心态,因此,对于技术没有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只是以量取胜。改革开放30多年里,中国形成了产业规模优势。在可统计的500多种工业产品中,有220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各级政府擅长于追赶型和规模扩张的产业模式,企业也习惯将国外的技术拿来,凭借低成本、低端制造、大规模出口展开竞争。

    但是,类似于3D打印等新兴产业和既有的产业升级绝不适用于这种追赶模式。专家表示,发展3D打印技术要避免几年前发展光伏产业那样,没有核心技术和国内市场需求却大规模扩大产能。要想在3D打印领域突围,摆脱低端制造的现状,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改变思路。

    专家认为,公平竞争是未来技术创新的制度基础。如果政府给予3D打印技术的支持是普惠政策,使差别性、歧视性的优惠政策让位于普惠性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才能取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

    以美国先进技术计划(ATP)为例,ATP是美国政府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典范。ATP由政府提供引导资金,但承担项目的公司要配套一半以上的研发投入。政府的资助经费直接拨付到企业,大学和研究院所只能通过与企业联合,参加项目的实施。最终的知识产权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美国公司所拥有,参与项目的大学、研究院所和政府机构等不享有任何知识产权,但可以分享专利使用费。美国政府为了国家利益有权免费使用ATP支持的技术成果。其他企业想使用该项目成果,可通过支付费用获得使用权。

    在政府营造公平环境的同时,如果企业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争取政策优惠和项目立项上,甚至只是为了获得廉价土地和政府补贴而编造项目计划,那么同样也不可能真正把心思放在技术突破上,技术创新就不会有出路。因此,我国3D打印如果要得到好的发展,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如果政府和企业能够把握机会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和突破,这也将会成为中国制造业史上的一次升级契机。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