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助力“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
“80后”虞洋是3D打印雲平台“杉帝科技”公司CEO,他的創業夢想是讓3D打印技術在中小企業落地,“改變中國制造業同質、低價、勞動密集的狀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國務院專題講座,討論加快發展先進制造與3D打印等問題。3D打印進入總理視野,讓虞洋覺得自己離夢想實現又近了一步。
虞洋說,國家的重視將為3D打印行業帶來改變。以前業內不少企業側重於設備的小型化、民用化,今后可能會往企業級應用的方向走,積極對接制造業。
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是一種可快速成型技術。它按照電子模型圖的指示,採用分層加工、疊加成形的方式逐層增加材料來打印目標物體。
相對於傳統制造業,3D打印的優勢在於無需先制造出模具,而是設計出電子模型圖后即可直接“打印”,制造周期大大縮短。業界尤其看好3D打印在小批量、高附加值制造領域的應用前景。
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研發3D打印技術。目前,中國3D打印行業整體發展不錯,設備、材料、軟件等核心領域都能夠不同程度實現自給,並在工業、文化創意、生物醫學等領域得到應用。
分析人士指出,3D打印以個性化定制對接海量用戶,以智能制造滿足更廣闊市場需求,這種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發“中國制造”的深刻變革。
傳統制造業是客戶下訂單后,先做模具,接下來量產。有了3D打印,不用做模具,還可以配合互聯網+,根據實際情況做眾籌、預售,實現按需生產,從而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
在虞洋的公司裡,兩排3D打印機整齊地排列著,邊上擺滿了各種精巧的打印模型。他說,公司研發的3D打印雲平台,和企業需求對接后,能大大降低企業在產品設計方面的成本。同時,創新設計又能大大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擁有50多個3D打印服務連鎖店的武漢金運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打造互聯網交易平台,這既是公司數字化技術應用生態系統的入口,也是整個工業4.0流程體系的需求採集端,並通過信息化網絡與后端的3D打印雲工廠及柔性化生產制造相協同,進而形成完整的生態體系。
金運激光旗下的3D打印雲平台“意造網”,通過“線上雲平台+線下體驗店+雲工廠+設計師=極具創意的個性化商品”的創新商業模式實踐,在打印應用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已成為中國3D打印應用領域的知名品牌。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史玉升指出,未來3至5年將是中國3D打印技術最為關鍵的發展機遇期,如果推進順利,2016年其產值就有望突破百億元人民幣。
史玉升領導的快速成形中心科研團隊,被認為是中國3D打印五大頂尖科研團隊之一。他指出,隨著3D打印設備總裝機數量不斷增長,耗材也會增長。現在國內過於專注設備市場,從國外經驗看,最大市場不是設備市場,而是材料市場。
武漢華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團隊前身來自業內有名的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業有限公司,目前是華中地區投資規模最大的專業3D打印裝備研發制造平台。
PS粉、覆膜砂、高溫陶瓷材料等,都是華科三維完成3D打印的材料。功能的多樣化使得公司的產品廣泛用於鑄造、泵閥、航空航天和汽車等行業。
華科三維技術團隊成員周鋼表示,未來企業將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充分整合武漢市的企業、高校及研究院所在3D打印技術的優勢資源,發展集材料、軟件、裝備和服務於一體的3D打印制造產業鏈,打通上中下游產業壁壘,實現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盡管中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但中國制造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勞動力成本趨於上升,發展方式仍較為粗放,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高,內生動力不足。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國能把握住3D打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趨勢,那這一技術將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