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百年前勺嘴鹬现身上海自然博物馆(图)
|
4月21日,在新开馆的上海自然博物馆1楼展厅里,一只带“勺子”的小鸟引起众人的关注,如果告诉你,它是自1913年“穿越”而来,是不是特别惊奇?在2015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借助先进的3D打印技术,“重现”了1913年的勺嘴鹬和1971年的震旦鸦雀。
一只1913年的勺嘴鹬,可能从未想过穿越百年以这种崭新的方式与众人见面。造物主送给它一把“勺子”却似乎没有把好运送给它,它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勺嘴鹬,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极危鸟类,有公开数据显示,其种群数量在过去30年急剧下降80%。
为了唤起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在此次2015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上,通过3D技术让一只1913年的勺嘴鹬和1971的震旦鸦雀标本“重生”。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应用工程师陈伟琦,负责了此次勺嘴鹬和震旦鸦雀的“重生”工作。他表示,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各种成型材料,通过逐层堆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打印的程序是先通过三维扫描获取标本数据,再针对三维打印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数据送入打印机进行打印。
上海福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主管黄全华表示,3D扫描的主要作用是前期的数据采集(针对没有3D设计模型的现有物体),动物标本扫描一般采用德国AICON公司的白光彩色扫描仪。这两只鸟是珍贵标本,在测量过程中的摆放和移动受限制比较多;在移动中有可能会轻微的改变形状(羽毛的位置); 颜色多样且偏暗,但不允许做表面处理。
“2015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是上海举办的一场有国际影响力的、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的一项活动,定于2015年4月18日-24日举办,与“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同步。“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的永恒主题为记录自然、感受自然、揭秘自然、呵护自然,2015上海国际自然周的特定主题为“人与自然”,共打造七大主题品牌活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