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遇也有对应的挑战,洞察中国智能制造三大新趋势
时间:2024-11-19 14:34 来源:文汇报 作者:admin 阅读:次
有机遇也会有对应的挑战
眼下,中国已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而在生产技术领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正深度融入制造业,不断重塑其生产方式与组织模式。
在市场需求方面,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制造企业亟需借助信息化与数字化工具来提升生产效率并控制成本,这一需求为智能制造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有机遇也会有对应的挑战,”Norbert Meyring坦言,从目前的发展可以看出,资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水平低、专业人才短缺等方面都是制约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因素。在资金投入方面,制造企业的设备升级、维护成本较为高昂,但对应的投资回报率低,导致商业资本关注度走低,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在2023年的投资事件相比2022年有所下降,投资者的步伐明显放缓。
在自主研发方面,中国制造业在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亟需提升,核心技术领域仍有待突破,这阻碍了智能化转型的过程。在专业人才方面,大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综合性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导致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制造企业的转型需求。
“面对这些挑战,政府与企业管理者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Norbert Meyring说。
榜单背后透露发展新路径
“在榜单的评选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先进技术及其创新成果正逐步渗透至各类制造企业之中,刚刚闭幕的进博会上也有对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等热点进行探讨,”Norbert Meyring表示,这充分说明,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的兴起已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并赋予了新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三大新趋势。
首先是技术创新与生产智能化,制造企业通过融合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举例来说,汽车制造企业将传感器与工业物联网技术融入整个生产体系,通过实时监控与细致分析生产线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了产品品质的稳步提升。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创新了人机协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中国智能制造提供巨大的机遇,”针对当下大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Norbert Meyring做了具体的分析。在他看来,这一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覆盖制造运营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等。就目前的发展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在医疗保健、制造业、农业、金融、消费零售等领域落地,帮助这些领域实现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估等工作的升级。
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多个制造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包括产品设计、数据安全与维护、生产过程管控、质量控制以及全生命周期的优化。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制造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还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新,企业管理者应抓住机遇,合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总体竞争力。
第二,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趋势。榜单中的众多企业积极采用环保材料与节能技术,有效降低了废弃物排放,构建了绿色制造工艺与自动化生产流程。例如,能源企业选择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资源,并优先采用高效末端治理设备,推动水、气、固体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
第三,数据价值的挖掘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数据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资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借助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制造企业能够更精确地实现数据采集、整合与分析,进而对照行业最新科技水平,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例如,制造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全面收集并分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质量控制、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数据,有力促进了企业的降本增效与持续发展。
出海要灵活调整策略
对于很多中国智造企业来说,出海已经是绕不开的一道考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这其中既面临着机遇也有一定的挑战。
Norbert Meyring表示,从机遇的角度来看,目前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些都为智能制造出海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智能制造企业通过在海外战略性地设立生产基地、通过跨国并购精准布局全球产业链、不断拓展和优化全球销售网络以及持续加大对外投资礼服等一系列举措,坚定地将中国制造业推向世界舞台,例如本届进博会就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平台,会上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采购商,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他同时也强调,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留意其中的挑战,制造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支付结算、融资、风险管理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需寻求合适的金融解决方案,另外,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政治关系等的国际政策环境变化也是影响企业出海的重要因素,在过程中制造企业要时刻关注国际动态,灵活调整策略,以便于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作者:唐玮婕
文:唐玮婕图:采访对象提供编辑:商慧责任编辑:戎兵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