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企业新闻 > 正文

国内装机量超过百台的微纳级3D打印机,频现顶级学术期刊,价格大降40%

时间:2024-10-29 08:27 来源:南极熊 作者:admin 阅读:
      2024年10月底,微纳3D打印大厂摩方精密,把一款已在国内科研高校装机超过百台的3D打印机S140的价格大降40%,想要在微纳级光固化3D打印领域进行研究的老师,可以趁机入手了。


第一代10μm精度设备明星产品S140系列,搭载创新的PμSL技术,突破精密制造的技术瓶颈。配备光学监控系统、自动对焦功能,实现±10~25μm高公差控制能力,解决跨尺度微纳加工难题。

  • 灵稳精准,复杂精密结构稳定快速成型,兼顾科研与工业应用
  • 科研加速,助力Science、Nature等百余篇顶级学术期刊论文发表
  • 创新无阻,工艺开放定制化材料,赋能多元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专业售后,覆盖全国10余网点,一站式高效响应的保障体系


nanoArch S140 产品规格

  • 光源        UV-LED(405nm)
  • 打印材料        光敏树脂
  • 光学精度        10μm
  • 打印层厚        10~40μm
  • 打印样品尺寸  模式1:单投影模式:19.2mm(L)×10.8mm(W)×45mm(H);模式2:拼接模式:94mm(L)×52mm(W)×45mm(H);模式3:重复阵列模式:94mm(L)×52mm(W)×45mm(H)
  • 打印文件格式        STL
  • 系统外形尺寸        1000mm(L)×700mm(W)×1600mm(H)
  • 机器外形尺寸        650mm(L)×650mm(W)×750mm(H)
  • 重量        245kg
  • 电气要求        220~240V AC,50/60HZ,2KW


顶级学术期刊大户
摩方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极熊,S140系列已助力来自全球的科研院所在学术期刊成功发表百余篇论文,其中包括Science,Nature,Advanced Materials 等顶级学术期刊。摩方精密超高精密微立体光刻3D打印系统,有效填补了增材制造微米级精度的技术空白,稳定且卓越的设备性能得到诸多名校的认可,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摩方精密的微纳3D打印系统及解决方案,持续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发展输送技术与产品支持,有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特别是为技术准入门槛较高的高精密与高附加值行业,带来了年研发效率的大幅提升,助力行业攻克各类“卡脖子”难题。适用场景包括生物医疗、精密电子、微流控、仿生学、新能源等科研和工业领域。

代表性学术成果
1、华中科技大学臧剑锋/姜晓兵、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课题组《Nature》:可注射超声传感器用于颅内生理信号监测
https://mp.weixin.qq.com/s/J7jIGotVROKTEH3mKOH__A
2、香港科技大学范智勇教授团队《Science Robotics》封面文章:面向机器视觉应用的基于半球形纳米线阵列的超宽视场针孔复眼
https://mp.weixin.qq.com/s/Q09hAnCmm5tCxigABEN8tA
3、Science:仿南洋杉3D毛细锯齿结构表面流体自主择向
https://mp.weixin.qq.com/s/0Ywzmhss1X87q9tIYkXymQ
4、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周光敏/丘陵AFM:亲锂设计+3D打印,实现50C倍率的锂金属电池https://mp.weixin.qq.com/s/4oxf6yKDTRNbUTKPn1oZ5g
5、精密连接器:S140打印制作的精密复杂连接器,外形尺寸为16.7*9.55*9.36mm³,最小壁厚0.14mm,最小间距0.28mm,兼具强度和韧性要求,有效解决了精密连接器加工周期长加工费用贵的难题。
https://mp.weixin.qq.com/s/_SM18N1l9Mg0P1T-aXObng

让微纳3D打印在科研中更流行

最近几年,微纳级3D打印的应用研究,逐渐在科研领域流行起来。摩方精密作为这个领域的龙头设备厂商,从第一代高精度3D打印系统发布以来,一直深耕微纳3D打印赛道,不断创新PμSL技术,升级设备制造,拓宽终端应用。现在是2024年年底,摩方放出大优惠活动,希望让更多研究人员参与到微纳级3D打印的科研活动中去,为广大高校及科研机构、生物医疗、制造业等企事业单位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微纳增材制造技术、设备和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更多科研院校、生产制造、产品开发中的困难,打通模型设计到实验验证的重要环节,提升研发创新空间和实验优化效率,在推动增材制造技术普及与应用的同时,也加紧各领域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发展步伐。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