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国外快递 > 正文

焦耳热与3D打印结合,快速制备高效多孔MnO₂/碳复合电极

时间:2025-01-23 15:14 来源:焦耳热超快合成 作者:admin 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邓恒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3D-Printed porous MnO2/Carbon composites synthesized via fast joule heating for energy storage electrodes”的论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快速焦耳加热(FJH)技术和3D打印的创新方法,用于制备高性能多孔MnO2/碳复合电极材料。通过FJH技术在极端条件下快速转化天然菱锰矿和聚酰亚胺纸,生成纳米级MnO2颗粒与多孔碳纤维基体的紧密结合结构。基于该材料的3D打印电极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包括在超级电容器中的高比电容(692.3 F g⁻¹)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高循环稳定性(570.9 mAh g⁻¹,400次循环后)。该研究验证了FJH与3D打印结合在储能领域的巨大潜力,为下一代低成本、高效率储能设备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背景
1. 能源储存技术的关键地位: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清洁能源的高效存储是关键。超级电容器(SCs)和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被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然而,这些储能设备的性能高度依赖于电极材料的设计和性能优化。

2. 3D打印在电极制备中的优势:传统电极制备方法存在结构不可控、材料浪费和局限于二维平面的缺点。3D打印技术通过数字化控制和逐层构建,可精确设计电极的微观结构,实现高比表面积、最优孔隙率和良好的机械稳定性,为储能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3. 传统制备方法的不足:传统湿化学沉积或电化学沉积方法的材料利用率低,仅能在导电基底表面附着有限的活性材料。此外,这些方法通常涉及复杂工艺、长时间反应和大量化学溶剂的使用,不利于规模化生产,且对环境不友好。

4. 快速焦耳加热(FJH)的独特性:FJH是一种极端非平衡条件下的快速材料合成技术,能够在1秒内将材料加热至1800°C以上。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形成稳定的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高效、低耗和绿色环保的优势,为储能电极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方法
1. 材料制备:以天然菱锰矿作为锰源,聚酰亚胺(PI)纸作为碳源,通过FJH技术将两者在高温下迅速反应,形成多孔结构的MnO2/碳复合材料(FJH-Mn-C-1800)。该过程中,菱锰矿分解为纳米级MnO2颗粒,同时PI碳化为多孔碳纤维,确保复合材料具有高活性和优异的导电性。

 

图1. 快速焦耳加热(FJH)方法制备FJH-Mn-C复合材料和用于3D打印电极的直写式打印流程示意图


2. 结构和性能表征:利用SEM和TEM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MnO2颗粒的尺寸分布和与碳基体的结合情况;通过XRD和拉曼光谱确定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信息;结合XPS研究材料表面的化学状态,为揭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3. 电化学性能测试:对FJH处理不同温度(1000°C、1400°C和1800°C)的样品进行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评估其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中的比电容、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及离子传输阻抗。

4. 3D打印技术应用:将FJH-Mn-C复合材料与溶剂和粘结剂混合,制备具有适宜流变特性的导电油墨,利用直写式3D打印技术(DIW)制备多孔微晶格电极,并测试其结构强度、柔性以及储能性能的稳定性。

研究结果
1. 多孔结构的形成:FJH处理使MnO2纳米颗粒均匀锚定在多孔碳纤维上,形成了稳定的界面结合。这种多孔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解液渗透性能,可显著提高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效率。

2. 超级电容器的高性能:基于FJH-Mn-C-1800的超级电容器在1 A g⁻¹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692.3 F g⁻¹,显著高于传统电极材料。经过4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仍高达97.8%,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和长寿命。

 

图2. FJH-Mn-C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3. 锂离子电池的出色表现:FJH-Mn-C-1800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0.2 A g⁻¹电流密度下初始容量达到891.5 mAh g⁻¹,经过400次循环后仍保持570.9 mAh g⁻¹的容量。其高性能得益于多孔碳纤维的高导电性和均匀分布的MnO2纳米颗粒。
 

图3. 3D打印LIB和传统LIB的电化学性能比较


4. 3D打印电极的全面优势:相比传统涂覆电极,3D打印电极不仅在结构设计上更灵活,且具有更高的离子扩散效率和导电性能。在10 A g⁻¹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309.6 F g⁻¹,能量密度为72.5 Wh kg⁻¹,远超传统制备方法。
 

图4. 3D打印超级电容器(SC)和传统块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对比


展望
1. 技术可扩展性:本文展示了FJH技术与3D打印技术结合的优势,未来可将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设备,进一步扩展其技术适用范围。
2. 材料与工艺优化:后续研究可通过优化油墨的配方和FJH工艺参数,提升复合材料的活性与稳定性。同时,改进3D打印设备与工艺,为实现规模化和低成本生产提供支持。
3. 跨领域应用潜力:除了储能领域外,该技术在柔性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可满足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需求。
4. 推动绿色能源发展:通过高效、环保的材料制备方法,本文为实现低成本、高性能储能设备奠定了基础,为未来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