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女子“瘸了”50多年,借助3D打印技术,她“换骨”重生
宁德56岁的詹女士,在3岁的时候,右髋关节遭遇突如其来的疼痛,让她走路变得一瘸一拐。后来,她的双腿长短差异日益严重,走起路来呈现出怪异的“摇摆”步态,右髋关节长期脱位,每走一步,都很痛苦。然而,家庭经济的拮据,阻拦了她寻求治疗的道路。
五十多年过去了,詹女士的病情愈发严重。近日,她鼓起勇气,来到了宁德市医院寻求帮助。
入院后,宁德市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林久灶带领团队对詹女士的病情进行了深入检查。他们发现,詹女士患的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缺失、股骨近端畸形,继发骨盆倾斜等一系列严重病症。右下肢比对侧短缩了6厘米,髋部的疼痛时常折磨着她。
随即,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宁德市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王小勇与林久灶,副主任医师柯铭锋、董乃健等医护人员联合制定了手术方案,决定为詹女士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尚氏截骨术”。这是一项技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的手术,但对于詹女士来说,却是她重获新生的希望。
在麻醉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手术顺利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原本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像詹女士这样存在髋关节高脱位,双下肢长度差异严重、软组织挛缩、股骨近端畸形、骨盆畸形以及外展肌无力等问题,对手术技术要求极高,难度也更大。
手术过程中,3D打印技术的助力为该手术提供了精准度,术后,詹女士的双下肢等长,曾经那怪异的步态消失不见,她终于恢复了正常的步态。
林久灶指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并不复杂,然而许多患者,如同詹女士,往往拖延至症状极为严重后才就医。髋臼的先天性发育缺陷导致股骨头在长期异常的生物力学负荷下逐渐半脱位乃至完全脱位,最终演变为重度骨关节炎。手术治疗是他们摆脱困境的最有效途径。
然而,该手术挑战重重,不仅要妥善处理软组织松解、股骨截骨决策、真臼显露及复位难度等复杂问题,还需警惕反复脱位、血管神经损伤、股骨劈裂、股骨侧稳定性不足、截骨不愈合及肢体不等长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3D打印技术已常规应用于人工关节相关手术中。手术前,医生们利用患者的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等比例打印出了患者的骨骼模型,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截骨位置、截骨量、假体的型号以及安放位置等关键信息。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张帅、董乃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