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为国产舰载机制造轻量化内置登机梯
对于舰载战斗机来说,集成在机身内部的登机梯具有很大实用价值,使飞行员和维护人员在上下飞机时可彻底摆脱对外部登机梯的依赖,不再需要让地勤移动笨重的外置登机梯在拥挤而危险的飞行甲板上跑来跑去,提高了航母甲板舰载机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根据新浪军事争鸣栏目,细心网友发现,航空工业沈阳所王向明团队通过3D打印技术探索为国产舰载机制造轻量化内置登机梯,或填补一项空白。
航空工业沈阳所
3D打印成就更复杂的伸缩结构
全球主流舰载战斗机以及部分重视偏远机场部署能力的岸基战斗机都配备有内置登机梯,如“超级大黄蜂”和苏-33后期型的登机梯被折叠收纳在左边条下方,米格-29K、“阵风M”、A-10和F-35的伸缩式登机梯则位于前机身左侧或左边条内部。
根据网友“百战刀”的分析,这种3D打印轻量化内置登机梯或许是为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后续改进型号研制的,因为研制中的歼-35舰载战斗机作为先进隐身舰载战斗机,没有登机梯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既然采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来制造,那么歼-15的内置登机梯也就不大可能是苏-33的边条折叠式,因为这种简单的结构无需使用到3D打印技术。因此王向明团队制造的轻量化内置登机梯很可能采用了更复杂的伸缩式结构,由节节相扣的套管构成,通过钛合金3D打印技术来提高整体耐腐蚀性能和强度,同时保持轻量化。
和歼-15的伸缩式空中加油探管一样,这种伸缩式登机梯也可同样可被深埋入机身内部,从而无需在飞机表面增加大开口,或许对于歼-15这种已经定型的战斗机来说,如此设计的结构改动幅度会小一些。
根据网友“百战刀”的分析,虽然内置登机梯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是有没有却对舰载战斗机在飞行甲板上的作业影响甚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配备了内置登机梯的国产舰载战斗机闪亮登上航母甲板。
歼-15之所以没有内置登机梯,大概与其T-10K-7原型机有关,该机作为苏-33原型机还没来得及在左边条下方集成后期型上的折叠登机梯。此外当时为辽宁舰装备国产舰载战斗机的需求也非常急迫,导致歼-15研制时程紧张,这可能也是该机内置登机梯研究被延后的一大原因。
王向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5年,由项目总设计师、某型飞机副总师、航空工业集团增材制造首席专家王向明同志领衔。现有团队成员13名,其中研究员2名、高级工程师6名、工程师5名。
近几年,工作室在飞机新概念结构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开拓了战机新概念结构技术领域,创造多项记录,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并有多位成员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增材制造杰出成就奖、中国增材制造新锐人物奖、辽宁省先进工作者、辽宁省五一奖章、辽宁省十大创新能手、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最美工程师”等多个荣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