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3D打印新闻 > 正文

3D打印机成功帮镇江小患者“打”出左耳

时间:2014-02-27 09:29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

手术后将与右耳一样难辨真假这也是国内首次运用3D打印技术实施耳再造

小患者东东将进行再造左耳手术。 江南时报记者乐涛摄

中国江苏网2月27日讯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印度男”和“华仔”为3D打印出的自己的小人而惊呼,殊不知,3D打印技术同样可以为耳缺损患者造福。昨天,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整形外科在国内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人耳再造上,记者现场观摩了3D打印出小患者耳朵的全过程。

3D打印

小患者再造手术前就知道耳朵长啥样

来自镇江的东东(化名)今年6岁了,出生时左耳先天性小耳畸形。已经6岁的他没有上过幼儿园,原因就是因为那只与众不同的左耳。妈妈带着他踏遍多家医院,最终来到了中大医院整形外科。

中大医院整形外科主任熊猛介绍,耳朵是面部最难改造的器官,一个小小的耳朵,至少有14个解剖结构,要想造得好,造得像,非常困难。这一次,医院利用3D打印技术,事先由3D打印的技术人员,用一个手持型扫描仪将东东右耳朵360度扫描。记者看到扫描仪的外形犹如电熨斗一般,“电熨斗”“熨”过的地方,在电脑上呈现出三维效果图,然后通过3D打印机将耳朵打印出来,一只栩栩如生的耳朵模型就展现在记者面前了。

整个过程仅需2个多小时,实现了耳朵再造的“私人订制”。

看到打印出来的耳朵,东东非常兴奋,拿着“耳朵”欢呼着:“我以后的耳朵就长这样,太好了!”

两只耳朵

哪个是做出来的,还真是分不清楚

“这个完全用3D打印出来‘耳朵’,我们可以作为模型用在手术过程中,真正做耳支架雕刻的时候,能够起到完全一比一仿真和模拟的效果,做到更加的心中有数,而不像以前,只是估计或者目测。同时家长也能很直观的看到将来做出来的耳朵是一个什么形状。”

熊主任介绍,耳再造手术用上3D打印技术,这是国内首创,东东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例使用这项技术的患者,在4个月后,他将和常人一样,拥有一对健全的耳朵。

对于做出来的耳朵是否会被别人发现的问题,熊猛主任非常肯定地表示,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仿真的模型,医生在手术时可以做得与患者另外一只耳朵更加协调。

“我曾经问过一位在我这里做过耳再造手术的孩子,上学时候有没有人问过他的两只耳朵长得不一样,他告诉我从来没有人发现过他的两个耳朵有什么不同。尤其是那些剪短头发的男孩,走在街上,看不出哪个耳朵是做出来的,这就说明我做的手术是完美的!”熊猛主任如实说。

6-9岁

耳再造的最佳时期

据了解,目前先天性小耳畸形主要表现为耳廓的缺损,仅残留畸形的软骨及耳垂,没有外耳道,CT检查可以发现中耳和内耳发育不良,同时患侧的听觉功能有不同程度障碍,这种先天性畸形在7000个新生儿中可能会有一个。

熊猛主任介绍说,通常情况下耳朵再造要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是把一个由硅橡胶制成的扩张囊埋入耳再造部位的皮下,埋入一周后不断向扩张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扩张局部的皮肤,为再造耳朵预制出足够的皮肤,一般两三个月后皮肤扩张完成。第二期手术是造出一个耳朵,这期手术的关键是耳支架的选择,目前更多是选择患者自身的肋软骨雕刻成与正常耳朵一样的耳软骨支架,然后置入扩张的皮肤下,完成耳朵的再造。

另外,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这么小就做了耳再造,那么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是不是会出现一只耳朵大一只耳朵小的现象?对此,熊主任认为,家长可以完全打消这个顾虑,因为孩子耳朵的耳廓通常在6周岁之后,就已经接近成人的大小。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大家会觉得他的耳朵特别大,而其长大了就不觉得了,就是这个原因。6-9岁是耳再造的最佳时期。

免费整形

无耳和小耳患者可报名参加

另外,中大医院整形外科主任熊猛还透露,目前,3D打印出来的模型,仅为医生提供参考,不能直接植入人体;而未来,3D打印有望升级为医学上的生物打印。就是在体外打印出一个生物材料,直接植入体内。这正是现在研究的课题。

“以后还可以用3D打印出一个鼻子、一张脸等。可以充分将3D打印立体形象的优势用于耳再造中。”熊主任透露。

此外,为迎接3月3日全国“爱耳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再次推出公益活动,从今天起到3月底面向全国征集无耳或小耳患者,并将从中筛选两名家境特别贫困的特殊耳缺损患者免费施行耳再造整形手术。

人造耳朵和真的一样

人造眼睛、人造肢体……现在,研究人员又将目光投向了耳朵。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2013年7月31日宣布,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利用钛支架和绵羊软骨细胞,成功培育出外形轮廓及柔韧程度逼真自然的人造耳朵。

研究小组当天在《英国皇家学会界面杂志》上介绍说,如果这种技术将来应用于人类移植,那么培育耳朵使用的将不是绵羊软骨细胞,而是患者自身的干细胞。他们目前正在进一步开发这种技术,希望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进入人类临床试验。

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研究人员选取的是以钛材料为支架制造的耳朵,可克服目前人造耳朵存在的弊端。

一年前,他们曾利用钛支架培育出婴儿尺寸的人造耳朵,现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设计并培育出了成人尺寸的人造耳朵。首先,他们利用计算机扫描构建出患者的耳朵模型,再据此制造轮廓逼近真实人耳的钛支架,接着向钛支架中填充牛胶原,并将从绵羊身上提取的软骨细胞植入钛支架上。

最终制成的人造耳朵被植入老鼠背部,以了解它们与血管连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为期12周的观察中,植入鼠背的钛支架人造耳朵既没有皱缩,也没有变形,而且耐受良好,没有发生排斥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